Seeyoo Insight
透过内观,认识真实的自己

易学书籍推荐-《周易大传今注》

在易学研究的漫漫征途中,众多学者不断探索,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研究成果。继南怀瑾先生的《周易系传别讲》之后,高亨先生的《周易大传今注》同样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,在易学领域散发着独特的光芒。

高亨先生,这位在国学研究领域造诣深厚的大家,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易学的深刻理解,为我们带来了这部解读《周易大传》的扛鼎之作。《周易大传今注》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 2010 年 8 月 1 日出版,全书共六卷,是《周易古经今注》的姊妹篇,专门对《易传》进行注解,与《周易古经今注》相辅相成,共同为读者打开全面理解《周易》的大门。

《周易》的构成包含本经与大传两大部分。本经即《易经》,形成于西周初年,包含六十四卦,每卦六爻(《乾》《坤》两卦各多 “用” 辞一条),且卦有卦名与卦辞,爻有爻题与爻辞,最初作为筮书,旨在通过卦爻辞来判断人事吉凶。而《周易大传》,简称《易传》,是《易经》最古老的注解,共有七种十篇,即《彖》上下篇、《象》上下篇、《文言》一篇、《系辞》上下篇、《说卦》一篇、《序卦》一篇、《杂卦》一篇,汉人称之为《十翼》,寓意其为《易经》的羽翼。这些篇章并非出自同一人之手,成书于战国时代,作者们借对《易经》的阐释,融入了自己的世界观,使《易传》从单纯的筮书注解,上升为具有哲学思想的著作,其古朴的辩证法因素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。

高亨先生在《周易大传今注》中,对《易传》的解读独具匠心。在《周易大传通说》部分,先生开篇便对《周易大传》的名称、篇数与编次进行了详细梳理。他指出,西汉时《易传》已被称为《易大传》,司马谈《论六家要指》中所引 “天下一致而百虑,同归而殊涂”,便出自《系辞》。《周易大传》的十篇内容原先是各自单行,列于经后,并不与经文混杂。现今我们看到的版本,《彖传》、《象传》分列于六十四卦,《文言》分列于《乾》《坤》两卦,《系辞》《说卦》《序卦》《杂卦》则独立成篇,列于经后。这种编法,有人认为始于东汉郑玄,也有人主张始于西汉费直,至今尚无定论。

对于《易传》的象数说,高亨先生也进行了深入阐释。《易传》常运用象数来解读《易经》,其中象包含卦象和爻象,数则有阴阳数和爻数。卦象涵盖八卦和六十四别卦的象,爻象指爻所象征的事物;阴阳数如奇数为阳数、偶数为阴数,爻数即爻的位次。先生细致分析了《易传》以阴阳说释经的逻辑与义例,同时也指出其中存在的杂例和不贯通之处,让读者能够客观、全面地认识《易传》的象数体系。

在具体的卦爻注释方面,高亨先生的解读更是深入浅出。以《乾》卦为例,卦辞 “元亨。利贞”,《彖传》以天德来解释卦辞,《象传》则以 “天行健” 来阐释卦象。对于爻辞,初九 “潜龙勿用”,先生结合象数与义理,解释其为龙在潜伏阶段,不宜有所行动;九二 “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”,象征着龙已出现在田野,此时有利于见到有德行、有地位的人。每一个爻辞的解读,先生都旁征博引,结合历史典故、社会现象等,使读者能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启示。

与南怀瑾先生的《周易系传别讲》相比,《周易大传今注》有着鲜明的特点。南怀瑾先生讲解生动活泼,语言通俗易懂,善于将《易经》的道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,更侧重于从宏观的义理层面,引导读者感悟《易经》的智慧对人生、社会的指导意义。而高亨先生的《周易大传今注》则以严谨的学术态度,专注于对《易传》文本的深入解读,对卦爻辞的注释、象数说的分析等,都力求还原其本来面目,为读者提供了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,更适合希望深入钻研《易传》,探究其学术内涵的读者。

《周易大传今注》无论是对于专业的易学研究者,还是对渴望深入了解《周易》文化的普通爱好者,都具有极高的价值。对于研究者而言,它是深入研究《易传》的重要参考资料,为进一步探索《周易》的哲学思想、文化内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对于普通爱好者,通过阅读本书,能够系统地学习《易传》知识,提升对《周易》的理解层次,领略到中国古代哲学的博大精深。

《周易大传今注》是一部在易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著作。它以严谨的学术性、深入的解读性,为读者展现了《易传》的丰富内涵。如果您在研读《周易》的过程中,渴望深入探究《易传》的奥秘,那么高亨先生的《周易大传今注》绝对是您不可错过的佳作。相信它会引领您在易学的海洋中,开启一段全新而精彩的探索之旅。

赞(1) 打赏
可以随意转载,但请保留相应信息,部分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删:洞悉真我 » 易学书籍推荐-《周易大传今注》
分享到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